高档新能源市场,一直是各大车企的兵家必争之地。可现在“蔚小理”已在20万元以上的价格区间打响名堂,传统车企如吉利旗下的极氪也已经上市;反观拥有上汽、阿里巴巴与张江高科强大后台的智己,销售量却一直上不去。
以刚刚公布的5月销售量为例,具备相同背景的岚图汽车、阿维塔、极氪品牌月销售量均突破了1万辆。和其他车企公布货真价实的“出货量”不同,智己遮羞布下的数据是“大定定单”——全新智己L6 5月大定超8500台。
大家都知道,大定定单并不等同最后销售量,二者之间存在肯定的实际转化的比例。也因于此,智己公布的数据饱受行业诟病——水分过高。以智己现在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1-4月累计销售量为10361辆,同比下滑20.31%,月均不到三千台,而且下滑趋势明显。
对比其他品牌的增幅,智己的逆势下滑犹如一记耳光,暴露出其市场根基的脆弱。作为上汽集团品牌向上的重点承载,如若智己还不可以啃下高档新能源市场这块骨头,上汽集团还能为它输血多长时间?
01
销售量低迷,智己上市的道路道阻且长
环顾汽车圈海量友商,说智己是含着金钥匙出生毫不为过。头顶上汽、阿里巴巴与张江高科三巨头联手塑造的光环,使到智己从呱呱坠地那一瞬间就饱受瞩目。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销售量迟迟提不上去。
智己主打的几款车型,无论是LS7、L7,还是LS6、L6,都未能成为市场上的热卖。去年,智己为自己设定了12万至13万辆的年销售量目的,但最后全年仅完成了6.55万辆。今年,智己显然意识到了市场的严峻性,不再给出具体销售量目的,而是提出2025年要达成“第二个十万台出货”。这也就意味着,智己汽车2025年将以“10万辆出货”为年度目的。
然而,依据现在的数据来看,这一目的的达成仍然充满挑战。据了解,智己今年1-4月累计销售量为10361辆,这意味着在剩下的8个月内,智己需要达成月均销售量超越1.3万辆,才能达成年度目的。这显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上汽集团在智己上的投入可谓不惜血本。仅B轮筹资就募集了94亿元,智己汽车累计筹资额已达到124亿元。然而,这样庞大的资金投入,换来的却是智己销售量的持续低迷。在这种背景下,智己IPO计划是不是能顺利达成?现在来看,还真不太好预判。毕竟,伴随高合、极越等一大量新能源车企退出市场,投资者可能会对新能源品牌的投资愈发小心。
02
L6卖的不好,智己弱点屡现
事实上,无论是新能源汽车年代还是燃油车年代,高档化都是传统车企很难言说的痛处。在智己之前,上汽集团并没高档品牌的基因,无论是燃油车还是电动车,都没40万级的商品序列。
而智己作为高档车型的定位,前几年定价一直处于30万-50万元区间。无论是从商品序列,还是品牌建设,智己仍是一个相当新的品牌,其豪华品牌形象尚未被买家广泛认同。在缺少历史积淀和口碑支撑的首要条件下,“节奏缓慢,价格过高,商品力没突破性闪光点”等市场槽点不断。除此之外,在买家端,智己也屡遭投诉,如价格背刺、没办法出货等。
现在看,智己无论是品牌还是市场销售量,都承受着不小的重压。而智己L6作为智己的基础知识款车型,肩负着销售量的重任。尽管这款车也已经开始降价增配,堆料也叫人眼前一亮,但有时候光靠“吸睛”还不足以让更多用户下单,能让销售量数据漂亮的唯一办法还是解决用户的硬需要。
譬如,智己L6自带的灵蜥数字底盘、全域安全体系与全场景人工智能智能等设计和功能,虽然都有一些比较亮眼的商品点,但整体来看,没形成特别明显的标签,反观是蔚小理旗下的高档新能源商品,可以给到切实提升买家用车体验的配置,譬如蔚来的换电模式、小鹏的智驾、理想的家用属性等,而智己未能形成明确的品牌认知。
依据最近揭秘的商品计划,智己将介入到增程路线。尽管智己选择增程式路线,业界的反应并不意料之外:这两年增程式电动汽车市场场热度持续提高,但这一举措能否飞速扭转销售量颓势,仍是一个未知数。由于,无论是增程还是20万级别的市场上,也早已站满了实力强劲的对手,姗姗来迟的智己能否突围,还要市场给出答案。
总结
上汽集团将进军高档新能源车市的期望寄托于智己身上,但从现在的表现来看,智己虽然在价格上进入了高档市场,但在销售量和品牌认同度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另外,智己还面临竞品的挤压,特斯拉频繁降价、蔚来换电体系成熟、小米强势入局,也对智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带来更严峻的考验。
总之,智己的困局也是整个新能源车市激烈角逐的一个写照。在这个充满变数的市场中,只有那些可以迅速适应市场变化、精确把握买家需要的品牌才能笑到最后。同时,上汽集团也需要愈加审慎地评估其在高档新能源市场的投入和回报比,防止盲目扩张带来的风险。